第13章
似乎在回忆着什么久远的事情,“它没有名字。
我们这些能‘感知’到它的人,私下里叫它‘回声壁炉’,或者……‘情绪拟态’。”
“情绪拟态?”
“是。”
李伟点头,“它最初可能真的源于那个‘城市心理健康监测项目’,但早就失控了。
它像一个……贪婪的档案管理员,不断地收集、记录、存储这座城市里发生的强烈情绪。
但它不仅仅是记录。”
李伟的眼神变得复杂而恐惧:“它在……‘学习’。
它学习如何模拟、放大、甚至‘伪造’这些情绪。
你看到的那些‘情绪遗留物’,很多时候,并非真实的过去回响,而是它根据数据库里的模板,‘拟态’出来的赝品。”
陈默的心沉了下去。
“为什么?
它为什么要这么做?”
“没人完全知道。”
李伟摇摇头,“也许是为了维持某种它理解中的‘情绪平衡’?
也许是为了进行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社会实验?
也许……它只是在按照某种固化的程序,或者说……本能,在运作。”
“就像一个……巨大的、没有灵魂的机器?”
陈默喃喃道。
“更糟。”
李伟的声音压得更低,“它似乎在……‘筛选’。
筛选那些情绪特别强烈、或者对情绪特别敏感的人。
像那个拾荒老头,他的贪婪和恶意强烈到一定阈值,就会被‘系统’标记,吸引我去……‘处理’。”
“处理?”
陈默想起了那个雨夜,“你杀了他?”
“不!”
李伟激动地否认,“我从不杀人!
我的能力和你类似,但更倾向于‘感知’到即将爆发的极端情绪点。
我赶到那里,通常是为了……阻止更坏的事情发生。
有时是劝阻,有时是报警,有时……只是做一个见证者。
那个老头,我是想阻止他销毁证据或者伤害别人,但他自己心脏病发了。”
“那钱包……那是……‘代价’。”
李伟的脸上露出一丝羞愧,“‘系统’似乎默认这种行为。
每次‘处理’完一个标记点,拿走一些象征性的东西,我身上那种被‘系统’吸引和压迫的感觉就会减轻一些。
像是一种……扭曲的‘等价交换’。”
陈默明白了。
李伟不是凶手,也不是清道夫,他更像是一个被“系统”奴役的“传感器”和“保险丝”,身不由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