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商往事后续+番外

第7章

的狮钮铜印,“是让南洋的侨汇顺着当年的电缆,流回厦门的实业。”

此时的厦门电灯公司已改名“华南电业股份有限公司”,抗战期间被日军强占的发电机正在修复。

黄工程师从美国购得的二手汽轮机,经拆解重组后,发电效率比战前提升20%。

他在检修记录里特意注明:“沿用1925年西门子洋行的接地保护系统,新增美式自动断路器。”

两种技术在图纸上的交接处,画着一个小小的“中德记”徽记。

1947年7月15日,集友银行香港分行正式复业,陈嘉庚担任名誉董事长。

银行大厅的落地窗外,维多利亚港的灯火与厦门鹭江的灯光遥相辉映——前者由英商供电,后者正闪烁着侨商自建电厂的电流。

开业当天的第一笔业务,便是南洋侨商陈振贤汇来的50万银元,指定用于扩建“水仙花”罐头厂的冷藏库。

“董事长,厦门来电。”

秘书递上的电报单上,“电业正常”四字被特意加粗。

陈嘉庚望向墙上的中国地图,从香港到厦门的航线旁,他用红笔标出1924年铺设的海底电缆走向——这条曾被视为“华人经济生命线”的银线,此刻正与集友银行的汇兑网络形成新的共振。

10 光映双岛1947年10月的一个傍晚,林尔嘉站在补山园的“藏海园”,望着鹭江上穿梭的货轮。

自1924年电业突破后,侨商们相继组建“厦门侨商联合总会”,将电业利润反哺航运、金融、制造业——陈嘉庚的“集美”轮正满载罐头驶向东南亚,船上的货物标签印着“厦门电灯公司供电生产”的字样,这是侨商实业协同的鲜活注脚。

当月,集友银行厦门分行获批设立,成为抗战后首家由侨商主导的华资银行。

当汇丰银行的外籍经理送来贺函时,鹭江两岸的电灯正以侨商的电力,照亮民族工业的新征程。

从1920年的招股签约到1947年的金融破局,近三十年的突围之路,最终在实业与金融的共振中,勾勒出闽南侨商“以电兴商、以商强国”的历史轨迹。

黄工程师带着新研发的高效白炽灯样品来到菽庄花园,这种比传统白炽灯节能40%的新光源,即将在“水仙花”罐头厂的包装车间试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