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新架设的输电线:“电厂已预留50千瓦专用线路,你看电杆上的瓷瓶,是景德镇专为咱们烧的,瓶身上的水仙花纹,比英商的铁制绝缘子好看多了。”
更重要的协同发生在金融领域。
1922年设立的中南银行厦门分行,于1926年推出“实业股票抵押贷款”,允许商民以电灯公司股票作质押,获取最高80%面值的贷款。
黄奕住在开业致辞中特意提到:“当年在南洋卖糖,靠的是一根扁担走天下;如今办电业,靠的是十二根银线连双城。”
他指的是厦鼓之间新铺设的十二根海底电缆,其中两根专门用于侨汇数据传输。
1929年全球经济危机波及东南亚,荷属东印度糖价暴跌40%。
黄奕住却在此时逆势扩张,通过中南银行发行“电业实业债券”,以厦门电灯公司未来五年的电费收入作抵押,募集资金30万银元。
债券票面印着鼓浪屿日光岩与厦门南普陀寺的双联画,右下角的防伪水印正是“中德记”狮钮铜印的阴刻纹样。
林尔嘉则在法律层面为侨商争取空间。
1930年,他作为厦门总商会会长,参与修订南京政府《民营公用事业监督条例》,首次明确“跨水域供电的管辖权属于中国地方政府”。
当工部局抗议时,他援引1928年《中英关税条约》附件:“租界内华人实业,应享受与外籍企业同等待遇。”
这句话后来被刻在电灯公司总部的门楣上。
9 暗战香江1945年8月,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新加坡时,陈嘉庚正在筹备集友银行的复业计划。
这家1943年在福建永安创办的侨资银行,因战时资金管制被迫迁至重庆,此刻正谋划将总部迁至香港。
他翻开黄奕住1944年的临终信函,泛黄的信纸上“以电为脉,以银为血”的八字箴言,正暗合他“实业与金融互为表里”的理念。
1946年春,集友银行筹备组在香港召开会议,陈嘉庚特意带来两件信物:一是黄奕住1924年赠送的“中德记”银质账册,内页记着电业公司历年股息分配;二是林尔嘉1937年寄来的《厦门电业保护章程》抄本,纸边还留着战时躲避空袭的火燎痕迹。
“我们要做的,”他敲了敲账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