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买马是第一步。
我在 GitHub 和技术社区发布了招聘信息,凭借“衔尾蛇”项目的名气和云启资本的背书,很快吸引了不少技术好手前来应聘。
我利用系统赋予的“代码感知”能力,在面试中总能精准地判断出应聘者的真实技术水平,筛选出了一支精干的核心团队。
都是对技术有热情、认可“衔尾蛇”理念的年轻人。
公司初步搭建起来,研发工作也全面展开。
目标是将“衔尾蛇”框架进一步完善,并开发出基于框架的企业级解决方案。
然而,创业之路,远非一帆风顺。
首先是来自巨头的压力。
“衔尾蛇”的崛起,动了某些大厂在 RPC 框架领域的蛋糕。
一家在国内云计算市场占据垄断地位的巨头公司——“腾龙集团”,开始视我们为眼中钉。
他们先是试图“招安”,派人接触我,提出以一个“合理”的价格收购“衔尾蛇”项目和团队。
我自然拒绝了。
见收购不成,腾龙开始采取打压策略。
他们在自己的技术峰会上,发布了一款号称“全面超越衔尾蛇”的自研框架,功能和“衔尾蛇”高度相似,但性能参数却“恰好”领先一点点。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冲着我们来的。
紧接着,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些抹黑“衔尾蛇”的文章和水军评论,质疑我们的技术安全性、稳定性,甚至暗示我们的核心代码是“窃取”了腾龙的内部成果。
叮!
检测到来自“腾龙集团”的商业竞争与舆论攻击!
系统任务发布:应对腾龙集团的技术挑战与市场打压,维护“衔尾蛇”声誉与市场地位。
任务奖励:大量实力、悟性点、程序币,并提升技术声望。
面对巨头的围剿,团队内部出现了一些焦虑情绪。
“苏总,腾龙这次来势汹汹,他们的框架虽然很多地方是模仿我们,但毕竟是大厂出品,资源和影响力都不是我们能比的。”
核心成员老 K 忧心忡忡地说。
“是啊,网上那些水军太恶心了,黑白颠倒!”
另一个年轻成员小李气愤道。
我召集核心团队开会,看着大家焦虑的脸庞,我反而异常冷静。
“慌什么?”
我开口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腾龙是大,但我们也不是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