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不实的言论进行反驳,将抵抗派大臣污名化为不顾百姓死活、妄图挑起战争的罪人。
在民间,他们也散布谣言,说秦国的统治如何仁慈,投降秦国能让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动摇着齐国民众的抵抗意志。
不仅如此,后胜还利用职权,大幅裁撤齐国的国防预算。
那些原本用于修缮城墙、打造兵器、训练士兵的钱财,被他以 “亲秦外交基金” 的名义挪作他用。
军中将士们的军饷减少,装备破旧也得不到更换,士气低落。
而边境的防御工事因缺乏维护,在岁月与风雨的侵蚀下逐渐破败,齐国的国防力量被一步步削弱,如同一个失去了铠甲的战士,在秦军的威胁下毫无还手之力。
第五章:齐国的民众临淄的市场,曾经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如今却被阴霾笼罩。
街边的摊位上,货物摆放得稀稀落落,商贾们聚在一起,神色慌张,低声议论着秦军的动向。
“听说秦军已经逼近边境了,这可如何是好?”
一个中年商贾满脸愁容,手中紧握着算盘,仿佛那是他最后的救命稻草。
“是啊,秦军一来,这生意怕是做不成了,物价肯定要乱。”
旁边一个年轻的伙计附和道,眼神中满是恐惧。
他们开始匆忙收拾货物,打算早早回家,躲避即将到来的战火。
不远处的稷下学宫,本应是思想碰撞、学术繁荣的殿堂,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怪异的氛围。
学者们依旧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 “白马非马” 之类的哲学命题。
“秦国的法治体系确实严谨,从某种角度看,或许能带来社会的稳定。”
一位学者手捋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
“没错,说不定秦军来了,还能革新我们齐国的旧弊。”
另一些学者纷纷点头赞同。
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学术世界里,对国家面临的生死存亡危机置若罔闻,似乎这场战争与他们毫无关联。
街道上,普通市民们三五成群,脸上带着麻木与迷茫。
有的在收拾行囊,准备逃离这座即将陷入战火的城市;有的则站在路边,望着远方,不知所措。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坐在家门口,眼神空洞,喃喃自语:“这日子,怕是要变天咯。”
孩子们还不懂得战争的残酷,依旧在街道上嬉笑玩耍,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