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沉入地平线,石桥上的光影渐渐模糊,仿佛那段记忆,也随着时光一同远去。
可她不知道,命运的另一场安排,已在不远处悄然靠近。
风吹过石桥,带起一阵萧瑟。
林婉儿站在桥头,手中攥着一封信,信纸已被她捏得皱巴巴,指尖微微颤抖。
那是李浩托镇上的老书肆掌柜送来的,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婉儿,家中巨变,我不得不走。
待我功成名就,必归来寻你。”
字迹潦草,显然写得匆忙,可每一个字都像刀子般刻进她的心底。
她抬头,看见李浩站在桥的另一端。
他穿着一身粗布衣衫,背着简单的行囊,眉眼间已不再是当年的意气风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重的决然。
他的脸庞被风霜磨砺得多了几分棱角,眼神却依旧清亮,只是藏着一丝她读不懂的复杂。
夕阳将他的身影拉得瘦长,投在青石板上,像一棵即将被连根拔起的树,摇摇欲坠。
半年前,李氏商贾的辉煌如烟云散去。
那时的李家富甲一方,商船往来于州府与县城,家中堆满了绸缎与金银。
可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这一切化为乌有。
有人说,是李浩的父亲被生意伙伴欺骗,欠下巨额债务;有人说,是他投资失误,押错了货物,总之,李家一夜之间债台高筑。
债主上门逼债,家中仆人四散,偌大的宅院只剩空荡荡的回音。
李浩的父亲一病不起,卧床不起,整日咳嗽不止,家中只剩他一人撑起残局。
林婉儿曾听母亲提起过这些传言,却不敢相信。
她偷偷跑去看他,却只在李家门口看见紧闭的大门和几个凶神恶煞的债主。
她想敲门,想问他是否安好,可终究没敢上前,只因母亲的叮嘱在她耳边回响:“婉儿,咱们身份低微,莫要去趟这浑水。”
可她如何能不去在意?
那日在石桥边的相遇,那一次次谈诗论词的时光,都已成了她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
她甚至想,若他开口求助,她便求父亲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哪怕只能解一时之急。
可他没有。
他选择了沉默,选择了独自承担。
昨日,老书肆的掌柜找到她,将这封信塞进她手中,低声道:“李公子明日一早便要走,去边关投军。
他让我转告你,莫要等他。”
掌柜叹了口气,又道:“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