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踏入了考场。
考场上,他心无旁骛,专注于试卷上的题目。
凭借扎实的功底和沉稳的心态,他的文章写得气势磅礴,论证严谨。
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凝聚着他多年的心血和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放榜之日,林则徐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榜前。
当他看到自己的名字高高在列,成功高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时,心中的喜悦和激动难以言表。
多年的寒窗苦读,无数次的挫折与磨砺,终于换来了这来之不易的成功。
进入翰林院后,林则徐仿佛进入了一个知识的殿堂。
这里汇聚了天下的精英才俊,藏书丰富,学术氛围浓厚。
林则徐如饥似渴地继续潜心研究学问,他不仅深入钻研儒家经典,还广泛涉猎历史、地理、政治等各个领域的书籍。
同时,他也开始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和社会问题,思考着如何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翰林院期间,林则徐注重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与许多有识之士相互切磋,探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他们一起谈论时事,分享彼此的见解和想法。
这些交流不仅拓宽了林则徐的视野,也让他结识了许多在日后人生道路上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的挚友。
1814 年,林则徐被派往江西南昌担任乡试副考官。
这是他第一次担任考官,他深知责任重大。
在整个考试过程中,林则徐严格把关,公正选拔人才。
他仔细审阅每一份试卷,不偏袒、不徇私,确保选拔出的都是真正有才华、有品德的学子。
经他选拔出的学子,大多德才兼备,为国家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此次经历,也让林则徐在官场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为他日后的仕途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六章:地方深耕展才略1816 年,林则徐外放到浙江杭嘉湖道任职。
初到地方,他便马不停蹄地深入基层,了解当地的民生疾苦。
他发现,杭嘉湖地区虽然物产丰富,但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出现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许多农田因为缺水而干裂,庄稼收成大减,百姓生活困苦。
林则徐决心改变这一现状。
他亲自带领下属,跋山涉水,勘察地形。
他不顾夏日的酷热和冬日的严寒,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