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千士兵,先去驰援玉门关。
可未曾想,到了玉门关却发现敌人竟调集了大部队,势要破关。
安远将军率领几千将士,面对十万大军,苦苦支撑了三个月。
仁安王本该带兵前来支援,可天不遂人愿,那年西北寒冬,大雪封山,山路结冰,本就坚深的路程,便更加难走了。
这时,一封战报改变了这场战事。
可那是一封错误的情报。
信上说,没有人知道信上到底写了什么。
大家只知道,仁安王调转了兵力,没有再去支援。
直到城内粮草耗尽、敌人破关,玉门关失守时,仁安王才知道战报有误。
可那时已经晚了。
后来传回朝堂之上的消息说,安远将军和一众部下的尸首,后来被找到时,已瘦骨嶙峋,尸骨嘴中还含着未化的冰雪。
玉门关后来幸存的百姓说,粮草本勉强维持军中消耗,是安远将军将一部分粮食分给了百姓。
许是不忍路边冻死骨,而他原以为支援会如期到的。
而仁安王受此打击,加上天寒地冻,终于重病成疾。
彼时,西北敌寇其实已有颓势,然而皇上一封又一封催他荡清西北的圣旨,成了他的催命符。
终于在荡清敌寇之时,他也战亡在了那个遥远而又寒冷的冬天。
他再也回不来了。
而他写过的绝笔信上说:阿瑜会做这繁世盛景中最好的皇帝。
17而谢昭父亲的死或许也让谢昭措不及防。
少年意气,使他执剑便走到了皇帝的面前。
我一直都知晓,谢昭想要的是真相。
可这真相,我给不了他。
因此,我放他自由,这真相便由他自己来求吧。
可我却也没想到,谢昭会发兵。
看来,我还得救他第二次。
我买通了狱卒,来到了牢中。
谢昭倒是并无我想象中的那般狼狈不堪。
比起第一次还算有长进了。
谢昭见我来了,竟偏过头去,一副不想搭理我的样子。
可我扯过他的领袍,凑到他耳边质问他,“你便是这样调查的,把自己又调查到牢狱之中了。”
谢昭这次倒是老实了,我与他四目相对,“你可还有什么想与我说的?”
谢昭凑过来,第一次向我服软,抵上了我的唇。
许久,直到他开始气息混乱,我推开了他。
“谢昭,我父亲欠你父亲的还清了。
可你欠我的,这辈子都还不清了。”
即便是下狱,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