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己看吧。
有些事,镇上的人都不愿提了。”
档案里记录了火灾的细节:1973年冬夜,苏瑾一家四口——父母、苏瑾和她八岁的弟弟苏阳——住在镇东的老宅里。
那晚,煤油灯打翻引发了大火,火势迅速失控。
父母被浓烟呛死,苏瑾试图带着苏阳逃出去,却被倒塌的房梁压住。
消防员赶到时,只在废墟中找到了三具尸体,苏阳却下落不明。
有人说他被烧成了灰,有人说他被好心人救走,但没人能证实。
林晚皱起眉。
苏阳没找到尸体,或许他还活着?
苏瑾的“救我弟弟”,难道是指他至今仍陷在某种困境中?
她问张婆:“苏阳后来有消息吗?”
张婆摇摇头:“没人知道。
火灾后,镇上谣言四起,有人说苏阳被烧死了,魂魄还困在老宅里;也有人说他被外乡人带走了,再没回来。
你要是真听到了苏瑾的声音,小心点吧,她可能不只是想吓唬你。”
离开档案馆,林晚的脑海里满是疑问。
她回到老宅,站在屋子中央,轻声说:“苏瑾,我知道你弟弟叫苏阳了。
你能告诉我,他在哪儿吗?”
房间里没有回应,只有窗外的风声依旧低吟。
就在她转身要走时,一阵冷风吹过,桌上的画纸被掀起,缓缓飘到地上。
林晚捡起一看,上面竟然多了一幅她没画过的素描: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穿着破旧的棉袄,站在一棵枯树下。
他的眼神惊恐而无助,背景隐约可见一片烧焦的废墟。
林晚心头一震。
她拿起画笔,在纸上写下:“这是苏阳吗?”
画纸上没有新的变化,但她感到一股微弱的气流从指尖掠过,像是在点头。
她深吸一口气,决定从这幅画入手。
她开始走访镇上的老人,打听火灾后是否有外乡人带走过孩子。
几天下来,线索零星,却指向一个名字——老陈,一个当年的货郎,据说火灾后第二天就匆匆离开了灰柳镇,怀里抱着个哭泣的小男孩。
林晚找到老陈的住址,却得知他十年前已去世。
他的女儿陈梅还在镇上开着一家杂货店。
她鼓起勇气敲开杂货店的门,说明来意。
陈梅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脸上带着疲惫的笑。
她听完林晚的话,沉默了许久,才说:“我爸确实救过一个男孩。
那晚他路过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