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东西,我们的身体都在进行着一场奇妙的化学反应,将这些看似无用的物质转化为维持生命的动力。
在空间拓扑学上,我们也有自己的办法。
通过啃咬木门碎屑的纤维走向,我们在脑内构建三维建筑模型。
每一片碎屑都像是一个线索,我们用敏锐的感知将它们拼凑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我们还发现陈家墙体存在 17°倾斜,暴雨时水流会沿特定路径灌入鼠穴。
为了应对这个危机,我们用尿液标记的逃生通道构成拓扑网络,那错综复杂的通道总长相当于三个马拉松距离,每一条通道都凝聚着我们的智慧和生存的渴望。
在这底层生态链里,我们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
陈母化疗药的空瓶成了我们的储水容器,那光滑的瓶身在昏暗的光线下闪烁着,为我们储存着生命的源泉。
药渣混合过期奶粉是幼鼠断奶期的营养剂,我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些物资收集起来,为幼鼠的成长提供保障,这就是我们的物资循环系统。
我们还会通过啃噬时钟齿轮调节报时误差,为夜班归来的陈父争取 15 分钟假性准时。
当那古老的时钟在黑暗中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我们仿佛能感受到时间的流逝,而我们的小小举动,或许能为疲惫的陈父带来一丝慰藉,这就算是我们的时间银行吧。
我们训练幼鼠在捕鼠夹触发前 0.3 秒盗取诱饵,那精准的时机把握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和磨砺。
然后把弹簧钢片卖给废品站换取面包屑,这就是我们的风险对冲。
每一次行动都充满了危险,但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勇敢地面对。
有一次燃气泄漏事件,整个巢穴都被一股刺鼻的气味笼罩,危险迫在眉睫。
我带领鼠群连续啃咬 34 小时,在墙体凿出微型通风孔。
每一次啃咬都伴随着牙齿的酸痛和身体的疲惫,但我们没有放弃。
当新鲜的空气终于涌入巢穴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
陈父发现这个“神迹”时,他跪在圣母像前的呢喃被我用超声波听觉转化为:“连老鼠都在救我们…”那声音中充满了惊讶和感激,让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价值。
我们鼠类也有生死互助的时候。
通过监测陈氏婴儿的哭声频谱异常,我们能提前 2 小时预警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