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无需再谈。
虽是一场不欢而散,但奇怪的,大姐姐心情不错。
我问。
她说,“确认了些东西后,就可以彻底放下了。”
期间,跟着父亲前来的小丫鬟偷偷将一个木盒交给大姐姐。
那是母亲给的,她一辈子的积蓄。
“夫人早就想给大小姐您了,一直没找到机会。
夫人心疼您付出那么多,叮嘱我一定要将这个亲手交到您手上。”
大姐姐没接过木盒,反问,“我上次说的事,母亲的回答是?”
“夫人...不愿离开。”
大姐姐点头,“料到了。”
上次千里加急的信,正是柳家让母亲写的,他们是认准了大姐姐会看在母亲的面子上,留一线。
大姐姐没收那个木盒,只是让小丫鬟带了两个字。
“安好。”
没两天,大姐姐也启程,北上。
临别那日,源城百姓自发排成两长队,送别她。
山茶花系的红,熠熠生辉的金,大姐姐如来那日一般明艳雍容。
她无需刻意隐藏美丽,无需害怕伤害而被迫平庸。
她立于码头,回望身后向她微笑摆手的乡亲父老。
微笑,有泪光,“我早已不需要你的认可。”
船开的前一秒,她还询问我是否真的不跟她走。
我摇头,“我还没想好。”
每一个离开源城的人,都有独属于自己的理由。
我还没有那样的理由。
就算此刻走了,也注定无法坚定地走远。
而四姐姐也没有离开。
“离开又如何。
东南西北走到极致,我也是这制度下的笼中鸟。
我的雄心壮志,依旧无处安放。”
她说救灾的那段日子,好似一场梦。
一场她期待已久,却又短暂的美梦。
11一年后。
皇帝驾崩,新皇登基。
由顾尚书提议的新政策:“女子亦可入朝为官”被新皇采纳。
一时,天下各方声音皆起。
但顾尚书据理力争,舌战群雄。
最终,这项前所未有的政策,在皇城内外逐步展开。
而四姐姐因先前救灾有重大贡献,受顾尚书等官员的推举,可入选本朝第一批女官员。
可父亲和祖父祖母将四姐姐藏了起来,然后自作主张地婉拒了这次的推选。
习惯柴房环境的四姐姐悠闲地看着书。
我想拉着她跑,“人还没走远。”
她却抽回手,“我本就不打算接受推举。”
“何故?”
她放下书,“既多年心愿有路可投,我便不单要入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