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量子苍穹之下:文明的递归与抉择结局+番外

非计算性区域的量子共振频率进行了检测,结果让她大吃一惊。

这些区域的量子共振频率,竟然与火星地底生命体的量子共振频率一致。

这一发现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苏映雪的心中激起了千层浪。

她开始思考,人类思维中的非计算性区域与火星地底生命体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难道人类的意识与火星上的神秘生命有着某种深层次的关联?

这种关联又是否与神秘组织窃取意识数据的行为有关?

苏映雪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林深,两人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他们意识到,这个发现可能是解开整个谜团的关键,但同时也让他们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和挑战。

他们决定深入研究意识拓扑学,从意识的本质出发,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这一研究不仅将对他们理解人类意识的奥秘产生深远的影响,也将为他们揭示神秘组织背后的阴谋提供重要的线索。

第 6 章 深入研究林深和苏映雪深知,意识拓扑学的发现意义重大,却也面临着诸多困难。

他们一头扎进实验室,试图找到意识数据失窃与火星生命体的联系。

实验室里堆满了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量子计算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仿佛在诉说着科学的奥秘。

林深和苏映雪日夜忙碌,不断调整实验参数,对意识数据进行反复分析。

他们尝试用各种数学模型来解释彭罗斯三角状意识流的出现,以及它与火星生命体量子共振频率的关联,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首先,现有的科学理论无法完全解释人类思维中的非计算性区域。

传统的计算模型基于逻辑和算法,而这些非计算性区域的思维活动似乎超越了这些常规的框架,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模糊性。

其次,关于火星生命体的信息少之又少,他们只能依靠一些探测器传回的有限数据进行推测和分析,这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难度。

为了突破这些困境,林深和苏映雪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探讨。

他们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听取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试图从他人的研究中获取灵感。

在一次学术会议上,一位来自物理学领域的专家提出

==>戳我阅读全本<===

设置
手机
书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