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崛起大明热门小说

崛起大明热门小说
韭菜东南生著无广告版本的小说推荐《崛起大明》,综合评价五颗星,主人公有朱慈烺崇祯,是作者“韭菜东南生”独家出品的,小说精彩片段:朱纯臣冷汗更多--这是要他的命啊京营明里十二万,暗里连五万都不到,只不过支取粮饷之时,依然按兵籍名册上的人数,也就是十二万人领取这中间的五万差额,自然都被领军的勋贵和将领们层层贪墨了朱纯臣当了六年的京营总督,对京营的情弊心知肚明,不过他并不认为是自己的责任,他接任的时候京营的空额就有四万了,这六年来,他只不过是萧规曹随罢了,过去就这样,现在还这样,自己又能有什么错?!...
来源:ywqd 主角: 朱慈烺崇祯 更新: 2023-06-11 02:25:05
【扫一扫】手机随心读
- 读书简介
小说推荐的小说《崛起大明》推荐各位书友一读,这本书的作者是"韭菜东南生"。完结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说来听听。"崇祯很有兴趣,对这个儿子,他是越来越器重了,如若不是儿子巡视京营,又岂会有这三十万两白银?朱慈烺拱手:"第一,请父皇废除辽饷,并立言,只我大明存在一日,辽饷绝不复收!"哗!如果刚才是骚动,现在就是暴动了。辽饷,在明朝后期,已经是军饷的唯一来路,如果没有了辽饷,所有的官兵都将没有了军饷,...
第四十四章 肺腑之言
有太子带头,众臣也都跪下来求情:“殿下所言甚是,不如令他们戴罪立功。”
崇祯压了压怒气,脑子清明了一些,杖八十的结果,他是知道的,锦衣卫实打实的杖下去,没一人能活了,虽然他对这几个言官痛恨无比,但也真没想要他们的命,目光看向儿子,冷冷问:“他们能立什么功?”
“父皇,逋赋者是有意逋赋,还是真的困苦?过去,鉴定权在各地州府,但很多逋赋者都是当地显贵,跟州府官员往来密切,其中可能会有弊端,因此儿臣以为,今年的征收,应循崇祯元年的做法,派遣京卿和言官到各地巡视、催征。有京卿在,各地官员必不敢胡作非为,京卿和当地官员一起协作,同时也相互监督,可减少逋赋的弊情,而这,正是言官们戴罪立功的机会!”
朱慈烺此举,一是为了加强赋税的征收工作,二是为了送这些讨厌的言官出京,同时也是救了他们一命。
到各地巡视,纠正官风,本就是御史言官的责任,因此出京的京卿,必然要以十三道监察御史和言官为主。
御史们都走了,言官少了,朝堂就能清静许多,朱慈烺谋划的一些政策,才能悄无声息的进行。
崇祯冷着脸:“既然是太子求情,那就暂时饶了他们,今后如果再有人敢攻讦太子,朕定斩不赦!”
满朝文官一片诺诺之声。
御史们脸上都有苦色,比起在京师上朝,出京巡视实在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苦差事,不过皇帝已经下旨,他们想不遵从也不行。有人忍不住埋怨刚才弹劾朱慈烺的那几个言官,尤其是方士亮,都是他们的冒失害了大家。那几个言官此时涨红着脸,想要表现出忠臣烈子,宁折不弯的英雄气概,但其色厉内荏的气质,却是藏也藏不住的流了出来。
只有方士亮跪了下来,将官帽放在地上,大声道:“自古忠言逆耳,但臣既食君禄,当报君恩,即使犯颜直谏,被廷杖、治罪,臣亦不敢避之,臣无能,冒犯太子,耽误国事。请陛下许臣乞骸骨,归乡里。”
“准!”崇祯一脸怒气,想也不想的准奏。
“谢陛下。”
方士亮再向崇祯拜了一拜,站起身来,在众臣的瞩目之下,潇洒的走了。
朝臣看向方士亮的表情各不相同,但惋惜的,有不屑的,有漠不关心的。而蒋德璟和吴甡都是摇头,他们对方士亮的作为很不认同,但没办法,同为东林党,散朝之后,他们还是要为方士亮再谋划一番。
“还有谁要辞官吗?”崇祯冷冷问。
朝堂上鸦雀无声。
“太子,继续说。”
帮儿子护住了场面,也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崇祯心情稍微平静了一下,知子莫如父,在他看来,自家儿子天性善良,喜欢读书,研习经学,跟自己小时候完全一样,什么李世民,玄武门,见小利而忘大义,都是不可能的,这些攻讦太子的言官,都是被猪油蒙了心。
任何一个做父母的,都本能相信自己儿女是自己小时候的翻版,方士亮攻讦朱慈烺的话,让崇祯有一种自己被攻讦的疼痛感。崇祯绝不相信朱慈烺会做出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何况根本用不着,大明的体制已经决定了朱慈烺不可动摇的地位。
“是。”
朱慈烺胸腔里滚荡着暖流,鼻子酸酸的,虽然知道崇祯会维护自己,但崇祯对他的爱护,那种诚挚的父子之情,还是让他有一种抑制不住、想要大哭一场的冲动。前世里,他是一个孤儿,没有享受过父母的呵护,今世里,他从崇祯和周后感受到了那种与生俱来,天地间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
不为天下的黎民,不为挽救华夏民族的沉沦,只为了父皇和母后,他就绝不会允许崇祯十七年的悲剧在今世再次发生。
“关于功名之人欠税之事,我还有一些话不吐不快。”
控制了一下情绪,朱慈烺看着众臣,缓缓道:“我朝对读书人不可谓不厚,只要考上生员,本人就免税免役,闲了想到外地游玩,路桥赋税,也一概免除。一旦中了举人,家中田亩全部免赋税,不出三年,就可以成为一方豪绅,若是中了进士更不得了,民间常有一代进士三代老爷的说法,正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此等待遇,别说宋元,就是汉唐也不曾听闻过。”
“朝廷待儒臣若此,然儒臣又如何待朝廷的呢?原本秀才、举人、进士减免的税赋都是有定额的,哪有你田地千亩,却不纳粮的道理呢?世宗皇帝时,就有儒臣逮赋,不过并不严重。到了神宗皇帝,辽东事起,宁夏朝鲜三大战事,朝廷急需钱粮,儒臣逮赋的现象,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持续增多,朝廷追缴时,他们也能厚着脸皮,想尽各种办法拖延。时至今日,外有建虏,内有流贼,朝廷动荡,百姓家家悬釜,难出米粟,天下危亡之时,这些人居然还在逮赋!”
“是有天灾吗?不是,是他们真的缴不出吗?更不是。圣人云,家国天下,难道那些逮赋的儒臣没有听过圣人的教诲吗?当然也不是,他们当然听过,但他们自私自利的心理,已经让他们忘记了圣人教诲,更忘记了入仕的初衷,这种人,已经不配称儒臣,不配当朝廷的官,甚至连当读书人都不配了,对这些人,革名去官,正是恰当。”
朱慈烺表情平静,但却声音沉痛的说出了百年来朝廷对逮赋者的无奈,同时也揭露了逮赋者的无耻嘴脸。
殿堂鸦雀无声。
满朝文武,都被朱慈烺的肺腑之言给震撼到了。
那些弹劾朱慈烺的言官,虽然还是梗着脖子,但脸却都有点红。
崇祯抓着龙椅的扶手,咬着牙,如果不是皇帝的尊严在支撑他,他早就跳起来大喊了:我儿说的太好了,这都是我藏着的心里话,想说而没有说出来啊!
“殿下所言甚是,臣家中没有逮赋者,一门三代也没有逮赋者,但臣仍深感惭愧。”
兵部尚书陈新甲站出来,表情激动的对着朱慈烺行礼。
兵部右侍郎吴牲也站了出来,不过没有说话,只是无声的行了一礼。
接着是礼部右侍郎蒋德璟和刑部右侍郎孟兆祥。
陆续有朝臣站出来对朱慈烺行礼。
他们都是刚才对朱慈烺追税之策有所腹诽,甚至是恶毒诅咒的人,朱慈烺一番话,让他们汗颜。
这其中,两个人比较特别,一个是少詹事王铎,另一个是左庶子吴伟业。
两人倒不是因为对朱慈烺有所腹诽,而是因为刚才朱慈烺被言官攻讦之时,作为太子老师的他们没有勇敢的站出来维护自己的弟子。弟子有难,老师却坐视不管,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但两人也有苦衷啊。
小说《崛起大明》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崛起大明热门小说》资讯列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
友情链接
52小说 蜜语小说 七点小说 墨墨书苑 红牛小说 元素文学 暗黑小说 刺客小说 鱿鱼小说 蓝鸟小说 埃里小说 丰芒小说 丰芒推文 丰芒推书 丰芒读书 丰芒短文 丰芒短篇 丰芒看书 丰芒阅书 丰芒文选 丰芒文摘 丰芒文阅 丰芒书香 丰芒书荐 宇链推书 飞可推书 首品书城 首品小说 首善书屋 可梦看书 首善看书 林妍书屋 星瞳看书 玉朵看书 宇链小说 宇链推文 宇链短篇 首品书屋 顶升读书 晓九看书 首善小说 顶升小说 宇链短篇 那片海小说 百嘉小说 七月书阁 逸阅书苑 流阅书苑 二月书阁 狮子书阁 爱达书阁 华视书阁 沙凉书阁 嘉德书阁 文轩书院 博雅推书 文斋读书 文科书阅 天天推书 玄逸书院 雅轩书院 墨香书阁 西厢书院 墨轩书院 博雅读书 玄墨推书 雅致读书 零点推书 天香书阁 原创推书 文科书院 玄墨书院 墨香书院 书朗书院 天香书院 墨墨推书 天香书阅 原创书院 文科推书 品阅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