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既能保证儿子拥有一定的学历,又可以避免过度消耗家庭资源。而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则彻底打破了他精心规划的一切,让他感到失控和绝望。
作为这个家庭的核心纽带,王淑芬在父子之间的冲突中扮演着极其复杂的角色。她深知丈夫的苦衷,也理解儿子的抱负,但夹在两人之间,她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近年来,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长期的操劳使她患上了慢性病,需要定期服药和检查。然而,为了不让丈夫和儿子担心,她总是刻意隐瞒自己的病情,独自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王淑芬对李建国的愤怒既感到痛心,又感到无奈。她明白,丈夫之所以如此激烈地反对儿子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内心的脆弱和无助。与此同时,她也为儿子的未来担忧。她知道,李明轩是一个有志向的孩子,如果因为家庭的原因被迫放弃梦想,他的人生可能会留下永远的遗憾。
这场关于北大的争论,不仅仅是父子之间理念的碰撞,更是家庭内部深层次矛盾的集中爆发。李建国的强硬态度暴露了他对未来的极度不安,而李明轩的坚持则体现了年轻一代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在这一刻被无限放大,使得整个家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王淑芬试图调解双方的情绪,但她的话语在丈夫的暴怒面前显得微不足道。面对丈夫的指责和儿子的倔强,她只能默默承受着内心的煎熬。她意识到,无论结果如何,这场冲突都将对家庭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随着争吵的升级,一些隐藏的秘密也开始显现端倪。例如,李建国提到“我们家现在是什么情况”,暗示着家庭正面临某种严重的危机;而王淑芬的沉默和隐忍,则透露出她可能掌握着某些关键信息,却出于某种原因选择隐瞒。这些细节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也让读者对故事的走向充满好奇。
在这一阶段,故事的基调已经奠定:表面的冲突背后,隐藏着更为复杂的真相。父亲的愤怒、母亲的隐忍以及儿子的坚持,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张力的画面。而接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