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的青年,也知道他早晚会离开北平,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暮色渐渐降临,第一滴雨砸在了琉璃瓦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林晏清拽着梁晚宁的手,一路狂奔,躲进了广化寺的经幢后。
雨势渐大,两人紧紧依偎在一起,听着外面的雨声如鼓点般急促。
“晚宁,”林晏清的声音在梁晚宁耳边响起,带着几分颤抖,“等银杏叶黄透的时候……”
他话未说完,便被一声惊雷打断。
梁晚宁缩在林晏清的怀里,只觉他的心跳如鼓擂般剧烈。
她抬起头,看着林晏清的眼睛,里面有着她从未见过的坚定与决绝。
“晏清,你想说什么?”梁晚宁低声问道。
林晏清张了张嘴,却终究没有说出话来。
他只是将梁晚宁抱得更紧了些,仿佛要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里。
雨声渐歇,夜色如墨。梁晚宁回到家时,身上已经湿透了。
她脱下衣裳,换上一身干净的棉布衣裳,坐在煤油灯下翻检药材。
忽然,她发现药包夹层里多了一支派克钢笔,乌木笔杆上刻着一只沙燕风筝,栩栩如生。
笔帽内壁用德文刻着“Licht(光)”,字迹娟秀,显然是林晏清刻的。
这是林晏清在柏林留学的兄长寄来的及冠礼。
梁晚宁心中一暖,将钢笔握在手中,仿佛能感受到林晏清的温度。
她想起去年秋天,两人在胡同口放风筝时,林晏清曾对她说:“晚宁,你看这风筝飞得多高,就像我心中的光一样。”
她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本草纲目》,书页间还夹着一片银杏叶,那是去年秋天林晏清送给她的。
书页间还留着林晏清去年写的批注,字迹清秀,字里行间透着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未来的憧憬。
2、烽火照金陵
一九三七年,北平城里的天空灰蒙蒙的,仿佛总也洗不干净。
梁晚宁坐在窗前,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