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与他沟通:“赵村长,您觉得这项政策对咱们村来说,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赵春山深深叹了口气,沉默片刻后回答:“李槐,这项政策是上级政府的要求,我们不能违抗。但我也知道,村里的人并不完全理解这个决策,很多人都反感这种集体化的方式。”
“那我们该怎么办?”李槐依然有些犹豫,“我担心这种变化会带来混乱,甚至影响到孩子们的教育。”
“我明白你的担忧。”赵春山顿了顿,“但这是国家的大政策,推行下去是必然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平稳过渡。你也知道,村里一大部分人都是依靠种田为生,这次的改革虽然有风险,但它也可能为我们带来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收入。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李槐没有再说什么,心中却是沉甸甸的。集体化的农业模式,虽然从上层角度看是为了实现生产力的最大化,但对于个体的影响却远非如此简单。尤其是对于像青山村这样依赖土地生存的小村庄,这种制度可能会带来不小的波动。而这一波动,或许不仅仅是土地上的变化,也会影响到教育,甚至改变村民的生活方式。
随着政策的正式实施,村里的农田开始进行调整。部分村民自愿交出了土地,加入集体生产,但更多的人选择了抵制。在许多村民看来,土地不仅仅是生产资料,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根本。失去了自己的田地,他们就如同失去了家的依靠。
这种矛盾逐渐激化,赵春山作为村长,被迫站在了改革的前沿。而李槐,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支持教育的持续发展,希望能为孩子们带来更好的未来;另一方面,他深知集体化改革可能会破坏村民们的根本利益,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
李槐曾多次向赵春山表达过对这种改革的疑虑,但赵春山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认为这是一条必经之路。“李槐,社会在发展,咱们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