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她必须另辟蹊径。
她想起前世逃亡途中短暂接触过的绣坊,那些精美的刺绣和绫罗绸缎曾让她羡慕不已。
如果能开一家绣坊,不仅能赚到银钱,更能让她接触阳谷县的士绅家眷,为自己织起一张可靠的人脉网。
次日清晨,潘金莲将这个想法告诉武大郎。
武大郎刚开始听到“开绣坊”时愣了一下,连忙摆手:“娘子,这绣坊的事情咱们家哪懂啊?我怕……”
潘金莲打断了他的话,柔声说道:“相公,你的炊饼摊子是咱们的根本,我从不打算丢下它。只是我一个妇人,闲时也能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也不耽误什么。”
武大郎挠了挠头,看到潘金莲的表情,心中有些感动:“娘子既然想做,那就试试吧,我都听你的。”
潘金莲心中一阵温暖。虽说武大郎迟钝木讷,但至少他对她毫无保留的信任,让她觉得安心。
她将自己完成的几件刺绣带到集市摆摊,起初没有多少人注意,但当一个富家太太无意间路过时,却被那细致的针脚吸引了目光。
“这是你做的?”那太太拿起一件绣帕,惊讶地问道。
“正是小妇人所作。”潘金莲微微屈膝行礼,面带谦逊。
那太太点点头,随即买了几件刺绣,并答应介绍更多人来光顾。
从这一刻起,潘金莲的刺绣开始在阳谷县逐渐有了名气。
靠着卖刺绣攒下的银两,潘金莲租下了一间铺子,将绣坊开了起来。
她吸纳了几位手艺不错的绣女,专门为当地的官宦人家制作针线活。
渐渐地,她通过这些贵妇人建立了自己的人脉网,而那些权贵的保护伞,也让西门庆少了许多可乘之机。
---
第十三章:终结悲剧的筹谋
尽管生活逐渐稳定,潘金莲却深知,真正的威胁并未消失。
西门庆和王婆就像是悬在头顶的两把刀,随时可能落下。
她明白,若想彻底摆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