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嘉靖于冕(全本小说推荐道袍皇帝)免费阅读无弹窗_全本小说推荐道袍皇帝嘉靖于冕全文免费阅读无弹窗大结局

全本小说推荐道袍皇帝

全本小说推荐道袍皇帝

嘉靖

本文标签:

《道袍皇帝》,是网络作家“嘉靖于冕”倾力打造的一本小说推荐,目前正在火热更新中,小说内容概括:“我记得,历史上朱祁镇是一个莽夫吧?”于冕看着一边日日夜夜炼丹修道,一边雷霆手段整治朝堂的朱祁镇,不由得发出疑问。他一个穿越者,怎么可能知道朱祁镇其实被嘉靖重生了。且看一周目修仙失败的嘉靖,与后世穿越而来的于冕,怎么为天下百姓造福。【智斗文】【非套路文】【腹黑权谋文】【若有弱智肥皂、玻璃、蒸汽机剧情请举报我】......

来源:yylrsj   主角: 嘉靖于冕   时间:2024-07-29 06:48:26

小说介绍

主角是嘉靖于冕的精选小说推荐《道袍皇帝》,小说作者是“嘉靖”,书中精彩内容是:次日,鉴于前两日大同镇守军的羸弱,也先决定集中兵力,尝试一波全力攻城。攻城方式与前两日的攻城一样,依旧是围三阙一、虚路生路的三面围攻、一面放敌。依旧是大量回回炮向城墙丢石头。可今日,还不等瓦剌大军冲锋,大同镇自身先出了变数...

第五十四章 丢了便丢了


七月二十八日,北伐大军光复阳和,斩断了也先与草原的联系。

拿下阳和后,英国公稍加整军便向大同镇方向合围而去。

次日,鉴于前两日大同镇守军的羸弱,也先决定集中兵力,尝试一波全力攻城。

攻城方式与前两日的攻城一样,

依旧是围三阙一、虚路生路的三面围攻、一面放敌。

依旧是大量回回炮向城墙丢石头。

可今日,还不等瓦剌大军冲锋,大同镇自身先出了变数。

“咚!”

“轰!”

“鞑子又开始丢石头了,大家快找一处躲避。”

“今日的石头如此之多,是不是瓦剌要总攻了?”

“我感觉像是。”

“总攻吗?”

回想起前两日的血战,以及三日前的哭嚎声,怯战之意在大同镇守军中渐起。

“要不咱们跑了吧,东城门那边一直没有鞑子的。”

“跑?忘了郭公公怎么对待逃兵的吗?直接祭旗!”

“可不跑也是死,你觉得咱们能挡得住鞑子总攻吗?”

“等鞑子打起来咱们再跑,趁乱跑郭公公也不好抓咱们。”

“好,一言为定。”

一传十、十传百,

越来越多的大同镇守军,准备伺机逃亡。

回回炮的石头块还未丢完,大同镇守军已成势溃散,

东城门被明军大开,无数溃兵向外涌出。

前两日的攻城时,郭敬用斩旗祭血之法,强震军心;

可今日哪怕连斩畏战者数百人,依旧无法阻挡大同镇守军的溃败之势。

“给咱家上!顶住鞑子攻势,不许逃。”

“还敢逃?当咱家的话是放屁添风吗?”

“杀!都给咱家杀!”

“把这些不忠不义之人,都给咱家全杀了祭旗!”

郭敬杀红眼,直接让死忠亲卫去镇杀逃兵。

短短半个时辰,郭敬亲卫杀的明军数量,便比瓦剌任何一部儿郎都杀得多。

若不是被瓦剌击溃,这支亲卫指不定要杀多少人,杀大明的子民。

代王也有一支亲卫,此刻护在代王府附近,与瓦剌先军死战。

代王人呢?

正在更衣沐浴。

今日可能是代王的最后一日,代王要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深藏不敢露的一面。

蟒袍加身、金甲护体,代王终整理好了衣冠。

代王提着御赐宝剑,来到了代王府门口。

九龙壁上的九龙化为血龙,倒影池变为血池。

代王一反常态,满脸怒火看向凶恶的草原雄鹰。

“孤乃大明龙脉之子,当为大明子民而战!”

“鞑子们,看孤如何绞杀尔等!”

代王暴喝一声,提起手中宝剑向瓦剌大军杀去。

酒色早已掏空了代王,别说砍鞑子了,他连刀都没挥几下,已然腰酸背痛、浑身无力。

若不是身上金甲护着,早被瓦剌人大卸八块了。

终于,代王无力的躺倒在地,身旁的瓦剌人准备砍了代王瓜分财物。

部落首领看到了此景,赶忙叫了草原儿郎。

“不要杀他!”

“看他衣着铠甲,他一定是南人中的大官。”

“给我活捉了他,我要带着他去找太师请赏。”

“老大,那他身上的东西呢?”

“你们分了便好,人要给我留着。”

“先把他的甲胃拔下来,我要穿。”

“那带宝石的刀归我。”

“我要他的金丝衣服。”

代王很快被扒的只剩里衣,由部落首领绑去献给了也先。

不到正午时分,大同镇被瓦剌全面攻破,代王、郭敬皆被生擒。

大同镇内远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城中军粮还够半月以上用度,守城卫队也有七八千有余。

若是收缴一波民粮,再强征一波百姓,大同镇与瓦剌血战个数月也绰绰有余,

但是大同镇没人想打了。

在内,先有郭敬平日贪赃枉法、作威作福,

后有代王“荒唐无度”、强送百姓出城;

在外,先有瓦剌三战三胜、大破明军士气,

后有围三阙一、百姓哭嚎摄心;

于情于理、于公于私、于天于地,大同镇人都不想打了,

也打不动了。

七月二十九日,瓦剌大军经围城十五日、攻城三日,损失不过千人,轻取大同重镇。

当这封军报传遍大明后,还不知会激出如何巨浪。

那都是后话,大同镇居民当即便要直面大军。

攻下大同镇后,瓦剌众部冲入大同镇大户人家,开始持刀劫掠。

也先太师所率本部,则是分得了最肥的一处府邸——代王府。

摸着代王府门前的九龙壁,也先太师有些后悔之前的许诺了——凡参与部五日不封刀,先登破城部七日不封刀。

在也先太师原预想中,此战定是血战一场,

大同镇方面青壮皆亡,瓦剌军也是元气大伤,

对于草原上的儿郎来说,惨胜后不纵容劫掠难压军心。

现实却给了也先太师一个蜜枣,大同镇半战半降的被瓦剌轻取。

若是早知此战轻松,也先太师才不许诺劫掠,

劫掠屠城说起来爽快无比,实则极易出现意外,

特别是城中青壮存留不少时,一不小心便是民变,

北伐大军已向大同镇移动,大同镇不能再出内乱。

除此之外,出于民心方面也先太师也不想屠城。

也先太师志向高远,想南下中原,重现大元之光。

饱读中原文章的也先太师,也知得民心者得天下。

屠城影响极大,定会激起其他城池的守城意志,妨碍也先太师攻城拔寨。

若是可以,也先太师也想收回成命,管束治下草原儿郎们。

非久攻即屠城,此乃兵家大忌

但现实不因理想而改变。

也先太师在瓦剌中的威望,还不足以出尔反尔、强压屠城一事。

大同镇百姓谁也保不住,只得去直面“七日不封刀”。

-----------------

大同镇已丢、大同镇百姓被屠、代王被抓……

相关情报皆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入京,呈给嘉靖。

王振如往常一样,在嘉靖身旁念诵公文,

不论听哪一份,嘉靖均闭目养神、面上毫无波澜。

大同镇,丢了便丢了吧。

此战的胜负手不在此镇。

“英国公那边可以有消息?”

“回禀陛下,暂无。”

“需要咱家暗中联系王山吗?”

“无需,朕相信英国公,他不会为了一镇百姓而轻动。”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