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热门小说我为国家搞外宣畅销小说(郑小冬沈佳宜)精选章节阅读-我为国家搞外宣畅销小说郑小冬沈佳宜
小说介绍
小说《我为国家搞外宣》,现已完本,主角是郑小冬沈佳宜,由作者“金小奇”书写完成,文章简述:”郑小冬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后,郑用之就在上海创办了由他自己主编的“新大陆报”。但,因为常常批评不抵抗政策而遭到查封。这也就是任矜苹敢那么肯定郑用之会大力支持的原因。“国内的放映先这样办,接下来想想怎么给洋人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才是最重要的...
我为国家搞外宣第6章 你辛苦了在线免费阅读
怎么又是一个姓郑的,这民国电影界大佬姓郑的不少呀。郑小冬的思绪已经不知道飞哪去了。
张石川看见郑小冬疑惑的表情便解释道:“郑用之是中制(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电影处处长。”
这么一说,郑小冬马上就明白了。
“那这片,这位处长能给放吗?”郑小冬特意用处长而不是什么厂长来称呼这个人,就是想问问他这个当官的靠不靠谱。
任矜苹听出来了郑小冬的小心思,笑道:“我保证这个郑处长肯定会允许你放映的,而且会大张旗鼓的让你放。”
“那就好,那就好。”
郑小冬不知道的是,其实早在九一八事变后,郑用之就在上海创办了由他自己主编的“新大陆报”。但,因为常常批评不抵抗政策而遭到查封。这也就是任矜苹敢那么肯定郑用之会大力支持的原因。
“国内的放映先这样办,接下来想想怎么给洋人看,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才是最重要的。”周剑云开始说起了下一个问题。
张石川也点头道:“是呀,这个纪录片对于洋人来说只是外国发生的事情而已。你看前几天就有国外的报纸报道了南京发生了大屠杀,但在舆论上也没发生什么大的改变呀。”
“其实还是有几个看点的。”任矜苹说道“一是宽屏,二是有声,三是彩色,四是高清晰度。这些咱们国内可都是不能自己做到的呀。”
郑小冬想了一下说道:“叔叔,彩色电影还好,但是有声电影在国外已经很普遍了。我女朋友现在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片上发声(把声音信号刻在胶片上)和彩色胶片的技术。而宽屏和35mm的清晰度就是她的独家拥有了。”
“嚯~你这个女朋友不得了呀。”
“嘿嘿嘿~”
“叔叔,其实我觉得,就这么硬生生的直接把这个纪录片放到影院里,恐怕不会有多少人感兴趣。我想还是要用别的办法才行。”
“什么办法?”
郑小冬解释说:“我们可以拍个电影,把纪录片放到电影后面,就当赠送的一部分。”
“那得是非常优秀的电影才可以呀,要不然发行和放映的公司都不会同意的。”周剑云好心提醒道。
郑小冬非常坚定的回答道:“我相信我可以做到。”
三位长辈互相看了看,还是张石川答应了下来“那我们就看看你这个从美国回来的高材生能拍出什么好电影,有什么需要的可以跟我们三个老家伙提。”
“谢谢三位叔叔的信任。”
接下来的几天,郑小冬都在和张石川忙着配音。
而任矜苹则去了汉口找郑用之处理放映前的准备工作。
周剑云在和沈佳宜一起讨论在哪里建厂,生产这些设备的问题。沈佳宜是知道历史的,所以郑小冬不担心工厂选址的问题。
沈佳宜还询问周剑云能不能在法国购买一项cinemascope的技术,因为有关宽屏的技术需要这项专利的支持。
其实,目前郑小冬使用的不是70mm那种正宗的宽银幕,而是超35mm格式的,这个比例大概是前世普通电视或者小型电影院银幕的1:3比例的宽屏。
想要前世那种70mm的宽屏,沈佳宜还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
三天后,郑小冬和张石川终于完成了所有工作。
任矜苹那里也发来电报说是已经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郑用之已经同意放映了。
因为此时从上海到汉口的地界依然有战事发生,所以不可能带着设备去汉口。因此,只能把原片先洗成汉口那边的设备可以放映的16mm黑白胶片。
就这样,郑小冬和张石川带着一大盘胶片箱启程去了汉口。
到了汉口,没等郑小冬和张石川两人休息,任矜苹就急急忙忙的把他们转移到了另一个城市洛阳。因为,老蒋要在洛阳召集第一、第二战区的将领开会。到时候会有很多高官聚集在洛阳,特别是那些“不抵抗主义”的高官们。
郑用之那边为了此次放映能更大张旗鼓一些,他还特意邀请了自己的领导,以及领导的领导一起前往洛阳。
几人又风尘仆仆的赶到了洛阳,是郑用之亲自来迎接的。郑用之从任矜苹那里得知郑小冬孤身独闯南京半个多月的事情后深感敬佩,早就想见一见是什么样的年轻人有这种勇气。
“你就是那个独闯南京的年轻人吧。”没等张石川几人上前打招呼,郑用之就在人群中认出来了最年轻的那个就是郑小冬了。
“郑处长客气了,我也就是刚回国一心想着干点什么,就一时冲动去了南京。”郑小冬感到受宠若惊的说道。
“年轻人嘛,就是要有冲劲儿。”郑用之拍了拍郑小冬的肩膀继续说道“我可是给你们搭好了台子,能不能有大的效果就看你们的了。”
“用之,你就放心吧。这次成片我已经看过了,绝对能让一些人清醒清醒。”张石川插话道。
郑用之还是相信张石川的眼光和能力的,再怎么说也是鼎鼎有名的明星公司创始人。
第二天在洛阳唯一一家影院里,郑小冬正调试着设备。幸亏他是胶片电影爱好者,不然这些老古董中的老古董还真是玩儿不转。
“小冬,设备调好了就去门口迎接一下,你也该见见世面了。”任矜苹知道郑小冬的志向,所以想让他多认识认识几个人。
郑小冬和任矜苹以及郑用之站在门口等待着观众的到来。
第一批来的是郑用之的领导和领导的领导以及他在中制的同事们。
郑用之的官方职务是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六处处长,那他的领导就是三厅的厅长和政治部的部长副部长。
没错,人群中带头的两人就是郭沫若和周总理。
郑小冬完全没有想到能在这个时候看见总理,他差点激动的喊出“总理”二字。
总理和郭沫若与郑用之打过招呼后看到旁边呆愣在那里的郑小冬,还以为是去了南京之后留下什么后遗症了呢。
总理拍了拍郑小冬的肩膀安慰道:“小伙子,要振作起来。”
“啊?额~好好。”郑小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的表情是不是太二了。
两位领导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就带着一群中制的导演和演员们进到放映厅里了。
接下来,来的就是一些郑小冬不认识的人了。就凭郑小冬那半吊子的历史知识,想让他多认识几个也是很困难的。
不过还是有那么几个,在郑小冬听来有点熟悉的人名的。比如,白崇禧和卫立煌。
最后一批来人让郑小冬感到挺意外的,竟然是穿着再熟悉不过的八路军军装的几个人。原来他们是来参加会议的,这次是受到总理的邀请顺便来看看。
朱总、膨总、刘元帅、贺元帅、林元帅。
等最后一波观众到场后,放映厅内已经坐满了快40人。
郑用之首先上台讲了两句说明一下这个影片是郑小冬拍摄的之后就宣布开始放映了。
因为设备的原因,所以只能使用蜡片发声的方式,也就是放映机和唱片机同时启动的方式做到声音和画面的同步。
影片开始,先是一段花字,从淞沪会战到12月12日都发生了什么。
直到旁白说道“12月12日唐生智下达了撤退命令”后,开始有了画面,还是从码头上溃兵们和百姓们争抢上船开始。画面原本因为是晚上拍的就不是很清晰了,再加上换上了16mm的黑白就更不清晰了,不过经过旁白的介绍还是能感觉到那一夜的混乱的。
画面一转,到了白天。
在黑白银幕上很清楚的看到了鬼子进城的画面,以及那趾高气扬的样子。
接下来的一百多分钟里,在旁白和花字的渲染下,在黑白的银幕上,在座的所有人都感受到了此生最痛苦的悲凉与煎熬。
国军将领们一会儿低头,一会儿抬头,好像是在逃避什么。
特别是白崇禧,几次想站起身想离开。可他看看周围没有一个军人离开座位,也就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些中制的导演和演员们大多都在抽噎着,有几人甚至捂着嘴跑了出去。
而穿着八路军军服的几位将军,表情都咬牙切齿紧握双拳。
坐在第一排的总理脸上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坐在后面负责放映的郑小冬能感觉到那微微颤抖的背影所表现出来的愤怒。
在影片快要结束的时候,银幕忽然一黑。在银幕中间出现了一个大大的红色数字0,随即变成1,又变成2。速度越来越快,数字也越来越大。3分钟后,银幕上的红色数字定格在了300000+,下方又出现了四个红色大字“国仇必报!”。
“国仇必报!”不知道是谁先喊了出来。
“国仇必报!”
“国仇必报!”
紧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大声喊着“国仇必报!”
也不知道喊了多长时间,就好像一定要把什么情绪发泄出去一样,所有人都在歇斯底里的喊着。
总理喊着喊着就哑了。他转过身,看见郑小冬只是在那默默的看着。于是走向前去,出乎意料的敬了个军礼道:“你辛苦了!”
小说《我为国家搞外宣》试读结束,继续阅读请看下面!!!
为您推荐
小说标签